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山东海化集团:打造现代海洋化工发展新高地

山东海化集团:打造现代海洋化工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03-2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这为我们打造现代海洋化工发展新高地提供了行动指南。”山东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令波表示。

  海化的优势在海洋化工,潜力也在海洋化工。去年以来,该公司大力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转型“两翼齐飞”,推动海洋化工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一水八用”成为循环体系国家试点

  近年来,海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助力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海化海卤水资源循环利用“一水八用”模式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

  孙令波介绍说,海卤水“一水六用”资源综合利用模式是海化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亮点。海卤水经过养殖海产品、化工工艺冷却、增温卤水提溴、提溴后卤水纳滤精制化盐、纳滤精制后浓卤水晒盐、晒盐后老卤生产硫酸钾等工序,提高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实现了“盐化养”一体化目标。

  目前,海化正在推进的“一水八用”国家标准化试点,在“一水六用”的基础上,增加了海卤水淡化循环经济标准和源网荷储循环经济标准,旨在打造更为完善先进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海化新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

  在“一水八用”的关键环节——纯碱厂纳滤装置现场,海化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刘建路介绍说,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纳滤膜应用装置,由海化自主研发的利用新型纳滤技术精制卤水代替海水化盐制碱工艺技术,属于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日产精制卤水4.5万立方米,年可节约原盐100万吨,创效近1亿元。

  硝盐绿色工艺集成树立行业典范

  海化华龙新材料公司年产20万吨硝盐升级搬迁项目是国内最大的硝盐项目,也是纯碱下游的深加工项目,是海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据华龙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宋仕杰介绍,该项目集大型化、集约化、自动化于一体,具有创新集成度高、能耗低、工艺技术创新性强等特点,拥有4项专利技术,攻克了硝酸钠产品中氯化钠含量高的行业难题,产品达到熔盐级要求,多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成为助力发展清洁能源、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战略的行动者。

  该项目以海化自产纯碱、烧碱和硝酸为原料,深加工生产硝酸钠、亚硝酸钠,年产亚硝酸钠13.5万吨、硝酸钠6.5万吨,系统集成应用硝盐行业绿色制造先进技术工艺,将相邻企业纯碱厂、氯碱树脂公司的热碱液用管道直接输送到生产装置,节能降耗成效凸显,较搬迁前年节约标煤9万多吨,优等品率达到100%,能够满足国内高端客户需求,并出口欧洲、美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打造国内首家海洋化工中试基地

  2024年12月19日,对海化乃至我国海洋化工行业来说是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这一天,海化集团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有了首家海洋化工技术中试基地。

  该中试基地主要用于盐化工、水处理、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为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校长徐春明表示,海化是我国海洋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致力于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这个中试基地是海化重点打造的集孵化基地、科创平台、技术高地、人才洼地于一身的一体化高端基地,是连接前沿科研理论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桥梁,将推动我国海洋化工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开启我国海洋化工新篇章,提升我国海洋化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我们将依托这一高端平台,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化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优势企业的合作开发,加快向‘新’逐‘绿’,打造现代海洋化工技术的‘孵化地’、创新‘策源地’、人才‘筑梦地’,致力建设‘化工+能源’现代化一流企业集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孙令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