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工业管道安装通用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10MPa,设计温度不超过材料允许使用温度的工业金属管道安装工程。
本工艺不适用于核能装置的专用管道、矿井专用管道、长输管道。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必须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其质量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1.2 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的材质、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外观检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2.1.3 合金钢管道组成件应采用光谱分析或其他方法对材质进行复查,并应做标记。
2.1.4 防腐衬里管道的衬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2.1.5 下列管道的阀门,应逐个进行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2.1.5.1 输送剧毒流体、有毒流体、可燃流体管道的阀门;
2.1.5.2 输送设计压力大于1MPa或设计压力小于等于1MPa且设计温度小于-29℃或大于186℃的非可燃性流体、无毒流体管道的阀门。
2.1.6 输送设计压力小于等于1MPa且设计温度为-29℃~186℃的非可燃性流体,无毒流体管道的阀门,应从每批中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进行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当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查,仍不合格时,该批阀门不得使用。
2.1.7 安全阀应按设计文件的开启压力进行试调。
2.1.8 设计文件要求进行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的材料,供货方应提供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结果的文件,其指标不得低于设计文件的规定。
2.1.9 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晶间腐蚀试验的不锈钢管子及管件,供货方应提供晶间腐蚀试验结果的文件,其指标不得低于设计文件的规定。
2.2 作业条件
2.2.1 与管道有关的土建工程已检验合格,满足安装要求,并已办理交接手续。
2.2.2 与管道连接的设备已找正合格,基础灌浆已达到强度要求。
2.2.3 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等已检验合格。
2.2.4 管子、管件、阀门等,内部已清理干净,无杂物,对管内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其质量已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2.3.5 在管道安装前必须完成的脱脂、内部防腐与衬里等有关工序已进行完毕。
3 操作工艺
3.1 在操作现场制作管道时,应按《中低压管道预制工艺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3.2 管道安装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
1)先地下后地上管;
2)先大管后小管;
3)先不锈钢、合金钢管后碳素钢管;
4)先夹套管后单体管。
3.3 施工程序:
3.4 连接机器的管道,其固定焊口应远离机器。
3.5 铸铁管道安装
3.5.1 石棉水泥应自下而上填塞,并分层填打,每层填打不应少于两遍。填口打实后表面应平整严实,并应湿养护1——2昼夜,寒冷季节应有防冻措施。
3.5.2 膨胀水泥应配比正确,及时使用,分层捣实,压平表面,表面凹入承口边缘不宜大于2mm,并应及时充分进行湿养护。
3.5.3 安装法兰铸铁管道时,应采用不同长度的管子调节,不得强行连接。
3.5.4 沿直线铺设的铸铁管道、承插接口环向间隙应均匀。
3.5.5 在昼夜温差较大或负温度下施工时,管子中部两侧应填土夯实,顶部应填土覆盖。
3.5.6 填塞用麻应有韧性、纤维较长和无麻皮,并应经石油沥青浸、晾干。
3.5.7 油麻辫的粗细应为接口缝隙的1.5倍。每圈麻辫应互相搭接100-150mm,并经压实打紧。打紧后的麻辫填塞深度应为承插深度的1/3,且不应超过承口三角凹槽的内边。
3.5.8 用石棉水池和膨胀水泥作接口材料时,其填塞深度应为接口深度的1/2—1/3。
3.5.9 管道接口用的橡胶圈不应有气孔、裂缝、垂皮或老化等缺陷。装填时橡胶圈应平展、压实,不得有松动、扭曲、断裂等。像胶圈的外部直抹水泥砂浆,其高度与承口平齐。
3.6 有色金属管道安装
3.6.1 铜、铅、钛管调直,宜在管内充砂,用调直器调整,不得用铁锤敲打。调直后,管内应清理干净。
3.6.2 铜管螺纹连接时,其螺纹部分应涂以石墨甘油。
3.6.3 安装铅制法兰的螺栓时,螺母与法兰间加置钢垫圈。
3.6.4 用钢管保护铅、铝管在装入钢管前,应经试压合格。
3.6.5 安装铜波纹膨胀节时,其直管长度不得小于100mm。
3.7 防腐蚀衬里管道安装
3.7.1 衬里管道安装前,应检查衬里层的完好情况并保持管内清洁。
3.7.2 衬里管道的安装应采用软质或半硬质垫片,当需要调整安装长度误差时,宜采用更换一同材质垫片厚度的20%。
3.7.3 衬里管道安装时,不得施焊,加热、扭曲或敲打。
3.8 阀门安装
3.8.1 阀门安装前,应检查填料,其压盖螺栓应有裕量。
3.8.2 当阀门与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
3.8.3 当阀门与管道以焊接方式连接时,阀门不得关闭,焊缝底层宜采用氩弧焊。
3.8.4 阀门手轮应依据现场情况实装于易于操作或维护的方向。
3.8.5 安装铸铁、硅铁阀门时,不得强力连接,受力应均匀。
3.8.6 安装安全阀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支架,管道投入试运行时,应及时调校安全阀,安全阀的最终调校宜在系统上进行。开启和回座回力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最后调校合格,应进行铅封,并填写“安全阀最终调校记录”。
3.9 补偿装置安装
3.9.1 水平安装时,平行臂应与管线坡度相同,两垂直臂应平行。
3.9.2 铅垂安装时,应设置排汽及疏水装置。
3.9.3 填料石棉绳应涂石墨粉,并应逐圈装入,逐圈压紧,各圈接口应相互错开。
3.9.4 安装波纹膨胀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3.9.4.1 波纹膨胀节应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预拉伸,受力应均匀。
3.9.4.2 波纹膨胀节内套有焊缝的一端,在水平管道上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在铅垂管道上应置于上部。
3.9.4.3 波纹膨胀节应与管道保持同轴,不得偏斜。
3.9.4.4 安装波纹膨胀节时,应设临时约束装置,待管道安装固定后再拆除临时约束装置。
3.9.5 安装球型补偿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3.9.5.1 球型补偿器安装前,应将球体调整到所需角度,并与球心距管段组成一体(见图3.9.5-1)。
图3.9.5-1 球形补偿器与球心距管段的组合
3.9.5.2球型补偿器的安装应紧靠弯头,使示心距长度大于计算长度。(见图3.9.5-2)。
图3.9.5-2 球心距的安装长度
3.9.5.3 球型补偿器的安装方向,宜按介质从球体端进入,从壳体端流出安装。
3.9.5.4 垂直安装球型补偿器时,壳体端应在上方。
3.9.5.5 球型补偿器的固定支架或滑动支架,应按设计规定施行。
3.10 静电接地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测试,电阻值超过规定时,应进行检查与调整。
3.11 现场管道的焊接应严格按工艺评定的要求执行。
4 质量标准
4.1 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的规定:表4.1
项目 |
允许偏差 |
||
坐标 |
架空及地沟 |
室外 |
25 |
室内 |
15 |
||
埋地 |
60 |
||
标高 |
架空及地沟 |
室外 |
±20 |
室内 |
±15 |
||
埋地 |
±25 |
||
水平管道平直度 |
DN≤100 |
2Lo/oo最大50 |
|
DN>100 |
3Lo/oo最大80 |
||
立管铅垂度 |
5Lo/oo最大30 |
||
成排管道间距 |
15 |
||
交叉管的外壁或绝热层间距 |
20 |
注:L——管子有校长度 DN——管子公称直径
4.2管道与机器连接前,应在自由状态下,检验法兰的平行度和同轴度,如设计或设备供货商有文件要求时,应执行其文件要求,否则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的规定。
法兰平行度、同轴度允许偏差表4.2
机器转速(r/min) |
平行度(mm) |
同轴度(mm) |
3000≤~6000 |
≤0.15 |
≤0.50 |
>6000 |
≤0.10 |
≤0.20 |
4.3 管道系统与机器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节上架设百分表监视机器位移,当转速大于6000r/min时,其位移值应小于0.02mm;当转速小于或等于6000r/min时,其位移值应小于0.05mm。
4.4 承插铸铁管对口的最小轴向间隙宜符合表4.4的规定。
承插铸铁管对口最小轴向间隙(mm)表4.4
公称直径 |
轴向间隙 |
公称直径 |
轴向间隙 |
<~ |
4 |
600~700 |
7 |
100~250 |
5 |
800~900 |
8 |
300~500 |
6 |
1000~1200 |
9 |
4.5 管道对接焊口应做到内壁平齐,内壁错边量应符合表4.5的规定 表4.5
管道材质 |
内壁错边量 |
|
钢 |
不宜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2mm |
|
铝及铝合金 |
壁厚≤5mm |
不大于0.5mm |
壁厚>5mm |
不宜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2mm |
|
铜及铜合金、钛 |
不宜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
4.6 软垫片的周边应整齐,垫片尺寸应与法兰密封面相符,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6的规定
软垫片尺寸允许偏差(mm)表4.6
法兰密封面形式 公称直径 |
平平型 |
凸凹型 |
榫槽型 |
|||
内径 |
外径 |
内径 |
外径 |
内径 |
外径 |
|
<125 |
+2.5 |
-2.0 |
+2.0 |
-1.5 |
+1.0 |
-1.0 |
≥125 |
+3.5 |
-3.5 |
+3.0 |
-3.0 |
+1.5 |
-1.5 |
4.7 不锈钢法兰的非金属垫片中氯离子含量严禁超过50PPm。
4.8 翻边连接的有色金属管,其翻边的同轴性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8的规定。
翻边的同轴性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mm)表4.8
检验内容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公称通径≤50 |
≤1 |
用尺测量 |
公称通径>50 |
≤2 |
4.9 铅管加固圈直径允许偏差为±5mm,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
5 成品保护
5.1 管道安装完毕,转入下道工序时,严格办理工序交接手续。
5.2 现场架设,临时支吊架等不得以管线系统作为受力点。
5.3 禁止行人在管线上行走。
6 施工及安全注意事项
6.1 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在施工过程中应妥善保管,不得混淆或损坏,其色标或标记应明显清晰。材质为不锈钢、有色金属的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在安装及储存期间不得与碳素钢接触。
6.2 管道安装时,应检查法兰密封面及密封垫片,不得有影响密封性能的划痕、斑点等缺陷。
6.3 当管道安装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螺栓、螺母应涂以二硫化钼油脂,石墨机油或石墨粉。
6.3.1 不锈钢、合金钢螺栓和螺母。
6.3.2 管道设计温度高于100℃或低于0℃时。
6.3.3 露天装置
6.3.4 处于大气腐蚀环境或输送腐蚀介质。
6.4 高温或低温管道的螺栓,在进行热态、冷态紧固作业时,应有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6.5 管道连接时,不得强力组对,加偏垫或加多层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斜、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6.6 在合金钢管道上不应焊接临时支撑物。
6.7 穿墙及过楼板的管道,应加套管,管道的焊缝不宜置于套管内,穿墙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厚,穿楼板套管应高出楼面50mm。穿过屋面的管道应有防水肩和防雨帽,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空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塞。
6.8 当管道安装工作有间断时,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
6.9 不锈钢管道与支架之间应垫入不锈钢或氯离子含量不超过50×10-6mg/L(50PPm)的非金属垫片。
6.10 连接机器的管道,安装合格后,不得承受设计以外的附加载荷。
6.11 铸铁管道安装,在昼夜温差较大或高温下施工时,管子中部两侧应填土夯实,顶部应填土覆盖。
6.12 搬运、安装铸铁管或硅铁管时,应轻放,硅铁管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
6.13 在易碰损的地方安装硅铁管道时,应采取加护栏等保护措施。
6.14 有色金属管道安装时,应防止其表面被硬物划伤。
6.15 钛管宜采用尼龙带搬运或吊装,当使用钢丝绳、卡扣时,钢丝绳、卡扣等不得与钛管直接接触,应采用橡胶、石棉或木板等予以隔离。
6.16 钛管安装后,不得再进行其他管道焊接和铁离子污染,当其他管道需要焊接时,严禁将焊渣等焊接飞溅物撒落在钛管上。
7 质量记录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交底记录
2)专业技术/工序施工交底记录
3)管道静电接地测试记录
4)施工过程工序交接记录
5)热处理曲线图
6)阀门、管件试验记录
7)合格焊工登记表
8)管道焊接工作记录
9)管道焊缝热处理检验记录
10)固定管架及弹簧支、吊架调整记录
11)预制管段验收记录
12)探伤报告
13)理化试验记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