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装置检维修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探究
主要内容:石油化工装置检维修作业时间紧、任务重,工艺介质大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高危作业种类繁多,受限空间作业是其中之一,作业过程中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并且很难施救,盲目施救甚至导致伤亡扩大。基于受限空间作业的特点,从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 作业的中断与关闭三阶段具体阐述了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策略,并总结了常见错误,提出了纠正措施,以为石化企业装置检维修工程中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进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石化装置检维修 受限空间作业 安全管理
在石化装置检维修作业中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危险作业管控,同时也是作业现
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受限空间作业是石化装置检维修危险作业之一,在石化装置检维修各项作业中是风险最高的,容易发生缺氧、中毒窒息、火灾爆炸、触电等事故,且由于受限空间的物理特点,发生事故时难于救援或者救援方法不当,盲目进行救援,导致伤亡扩大,近年发生的受限空间作业事故屡见于报道。对中海壳牌SMPO装置大修工程和中化泉州煤柴油装置检维修工程等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工作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为石化装置检维修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1受限空间定义及特点
1.1受限空间定义
受限空间可为石化装置内的炉、塔、釜、罐、仓、槽车、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的空间或场所。在石化装置检维修期间,进入受限空间进行任何作业统称为受限空间作业,可能涉及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无损检测作业、起重吊装作业、高处作业等等。在遵守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的同时,还必须遵守其他相应作业的规定。
1.2受限空间特点
受限空间存在比较狭窄或者有障碍,不便于进出;不是经常或固定的作业区域,存在未知因素;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整体或者局部超标,或氧气含量达不到要求等情况。
2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策略探究
基于对中海壳牌SMPO装置大修工程和中化泉州煤柴油装置检维修工程等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梳理及分析,针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策略,主要从作业前安全准备、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作业的中断与关闭3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2.1作业前安全准备
2.1.1人员准备
1)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入厂三级安全培训和受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作业前,由技术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内容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2)受限空间作业全过程必须设置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经过专项培训,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及作业人员,具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并与作业人员确定联络信号和方式,确保监护人员掌握所有作业联络信号和方式,监护人员必须有明显的标识。
2.1.2系统隔离和清洗置换
1)系统隔离应由装置工艺、设备、电仪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倒班班长共同确定对受限空间的隔离方案,经分厂或者装置负责人批准后,安排专人进行系统隔离和能量隔离,设置警示标识,挂牌上锁。如果有特殊需要,作业时可以安排专人值守。
2)对于系统中有以可燃、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有害物质为介质的管线,隔离时必须把此类管线分离开来,严禁采用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必须在设备接口处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离,如不能拆除或者拆除有困难的,可以使用盲板隔离。必须使用盲板隔离的,要根据装置工艺流程编制盲板位置图,建立盲板台账,在盲板封堵处必须设置标识牌并上锁,盲板强度必须符合要求,且安装后密封良好,不得有任何泄漏。安装、拆除盲板必须由装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盲板作业人在盲板台账上共同签字确认,验收时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对盲板封堵情况进行抽查。系统隔离完毕后,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抽、拆盲板,防止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质进入受限空间,造成事故。
3)对已经进行隔离的受限空间必须进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清理。可根据不同介质选择用水冲洗,或者使用蒸汽,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置换,打开受限空间的人孔、料孔、风门、封盖、风道、烟道门等与大气相通进行自然通风。若通风效果不理想时,可采用强制通风措施。
2.1.3作业前安全措施
1)作业前施工作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与装置管理人员对需进入的受限空间隔离情况进行共同确认,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
2)作业前应按照程序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并由分厂气体分析专业人员进行气体检测、分析,作业许可办理完毕,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
3)作业前应将正压呼吸器、救援绳等准备到位,防止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延长救援时间,导致伤亡扩大。
2.2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通过对中海壳牌SMPO装置大修工程和中化泉州煤柴油装置检维修工程等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认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作业过程的安全制度
1)作业过程中应设置告示牌,将作业许可、JSA、施工方案等进行公示。
2)安排专人进行监护,并对进出受限空间人员姓名、时间等进行登记,对带入受限空间的工具、材料等进行登记。保持进出入口周边没有材料、工具、杂物等,保持畅通。
3)作业过程中,应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联系方式,每隔半小时和外部的监护人进行一次联系,防止发生意外。
2.2.2作业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
1)作业过程中,严禁将氧气、乙炔或者氩气等气瓶带入受限空间,对拉入的气带中间接头进行检查,防止漏气,发生意外。
2)对于比较狭窄或者达不到自然通风条件的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需进行连续通风,但不得以通氧气的方式提高受限空间的氧含量。
3)受限空间临时用电必须使用安全电压。干燥的受限空间作业电压应≤36V,潮湿的场所或者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12V,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接线箱严禁带入受限空间中使用。在潮湿场所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要有可靠的接地。如果受限空间内有易燃易爆气体或者可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均应采用防爆电气。
4)作业人员根据作业情况应每间隔1h,到受限空间外休息15min,方可再次开始作业。
5)受限空间应尽量避免交叉作业,应从空间上、时间上、工序上避免交叉作业,如果因各种因素和条件无法避免交叉作业,应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受限空间作业内的人员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3作业的中断和关闭
2.3.1作业的中断
1)由于受到各种影响或者由于中间休息等,受限空间作业需要中断的,业主监护人应将作业许可收起,继续作业时再张贴到公告板上。
2)受限空间作业中断需要继续进行的,1h内可以用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检测合格后再开始作业。超过1h的,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否则严禁开始作业,避免发生意外。
2.3.2作业的关闭
1)受限空间作业结束时,监护人对现场人员和工机具、材料等按照登记表进行清点,防止人员或工机具等遗落在受限空间内。
2)双方检查合格后,在作业许可上共同签字进行作业的关闭,然后进行受限空间出入口的封闭,张贴警示标识,严禁其他作业人员随意进入。
3受限空间作业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措施
3.1作业前未进行风险分析且缺少受限空间作业方案
受限空间作业属于非常规作业,具有极高的作业风险。然而,现场作业时大多数人员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作业内容较少,用时很短,没有必要进行作业前风险分析和编制相应的受限空间作业方案。
改进措施是在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由项目技术部门、安全部门和施工作业人员等组成风险分析小组,对要进行的受限空间作业按照作业流程开展针对性的分析。制定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由技术人员编制受限空间作业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发布有效版本并实施。
3.2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培训不到位
当前参与受限空间作业的作业和监护人员普遍存在安全操作技能较低或者不熟练的问题,如不能正确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不知道检测方法、检测位置、检测频率等。不能正确使用作业安全设备(如:长管呼吸器、安全绳),使用前不能按照要求对设备的适用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
改进措施是加大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技能考核,增加现场实操的培训和考核比例,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进行岗前能力评价,坚决杜绝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上岗作业。
3.3没有相应的专项应急方案或缺少方案的宣贯
当前大多数受限空间作业缺少专项应急方案,或有专项应急预案但内容不合适,篇幅冗
长,重点不突出,没有针对性。改进措施是:在作业前,应针对每次受限空间作业的特点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并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方案,经过项目施工负责人审核,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等,相应流程形成有效版本后发布,并对参加作业的每一名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宣贯,了解并掌握受限空间作业的相应信息和应急流程,使其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能力。
3.4 缺乏相应的作业和应急救援安全设备
当前大多数受限空间作业只是配备了一些简单的安全设备,如功能单一的气体检测仪,过滤式防毒面具等,缺乏相应的作业和应急救援安全设备,如四合一气体检测仪、电动长管呼吸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安全绳等。改进措施是:在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按照作业许可安全措施清单逐一对现场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并保证适用性和完好性,放置在易取用的位置,在紧急情况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使用。
4结语
对受限空间作业进行了界定,明确其特点,基于实例分析,从受限空间作业的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作业的中断与关闭三阶段具体阐述了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策略,并总结了常见错误,提出了纠正措施,以期为石化企业装置检维修工程中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