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交流 > 废碱近零排放的液化气深度脱硫成套技术PriLDS

废碱近零排放的液化气深度脱硫成套技术PriLDS

发布时间:2023-07-11

一、技术名称

废碱近零排放的液化气深度脱硫成套技术PriLDS®

液化气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炼油一次、二次加工过程,是生产国VI汽油和高附加值化工品不可替代的原料。液化气含有一定比例的硫化物,必须精制脱除,其中脱硫醇环节会产生废碱(碱渣),几乎是炼油废碱的唯一来源。脱硫醇废碱生物毒性极高,不能直接进污水处理厂,是公认最难处理的危废,部分企业处理成本高达8000元/吨以上,外委/进填埋场的处理方式已难以为继,新建废碱处理装置投资及操作成本高昂。随着近年来我国高含硫原油加工比例的增加、液化气产量和综合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对液化气进行深度脱硫后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或作为化工原料的要求,传统碱液再生技术遇到瓶颈,脱硫醇废碱的排放量逐年大幅增加,目前已超过10万吨/年。炼化企业对废碱废气源头减排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

针对传统碱液再生技术的不足,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创的超重力液化气深度脱硫成套技术PriLDS®,是对传统工艺技术的新突破,实现了质量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攻克了液化气“脱硫不排渣、用气不排废、过程无气味”这一世界性难题,技术应用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炼化转型增产液化气和企业环境管控升级趋势下,PriLDS®技术代表了液化气深度脱硫“第三代”先进技术,为全厂综合优化、产品质量升级和降本增效创造价值。 图片

本技术适用于催化裂化、延迟焦化、轻烃回收等各类一次、二次加工装置来源液化气的精制过程,实现液化气低成本深度脱硫,为碳四烷基化、MTBE、聚丙烯、1-丁烯等以液化气为原料的下游产业链提供低硫原料。目前已在国内外多套装置成功实现工业应用,累计减排废碱2万吨+,企业综合创效1.5亿元+。

图片

PriLDS®应用业绩

二、先进性阐述

PriLDS®技术相关技术环境指标大幅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技术指标和效益指标如下:

图片

三、案例分享

业务范围包括为液化气深度脱硫及循环碱液再生新建/改造装置提供工艺包;撬装脱硫醇废碱再生装置销售;生产运行技术指导服务。

案例一:中国石油某千万吨炼化企业

应用于该公司80×104t/a装置,2018年11月开车。为三套液化气脱硫醇装置再生碱液,胺洗后原料液化气总硫平均值为350-500mg/Nm3,精制液化气总硫≯15mg/Nm3,减排碱渣800吨/年。新技术应用后,MTBE原料硫含量从10mg/kg降低到2mg/kg以下,加工损失可降至0.2%;停用原溶剂油反抽提工艺流程,且无需使用复配精制液及固定床催化剂,每年综合效益超过800万元。

图片PriLDS®工艺流程示意图

案例二:中国石油海外某天然气处理厂

应用于该厂伴生气中C3、C4馏分碱洗脱硫醇产生的废碱。采用超重力废碱再生技术,设计制造了撬块化设备,设计处理量为1.0 m³/h,最大处理量为8400 m³/a。处理后废液中硫醇硫≯10mg/L,硫离子≯1mg/L,成功达到国外苛刻的废水排放环境指标。

图片

PriLDS®废碱撬装再生设备现场安装图

四、关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化院)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石油集团炼化领域唯一直属研究院,总部位于北京,下设兰州、大庆2个研究中心。2021年12月,股份公司成立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石化院管理。全院千余员工,高级职称占比53%,硕士以上学历占49%,先后有42名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设立院士工作室2个,设有博士点1个,博 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硕士点7个。

院内设有国家合成橡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4个国家级技术机构,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建),催化裂化催化剂等4个石化行业重点实验室,清洁燃料等5个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聚烯烃催化剂与工艺工程等5个关键领域试验基地,炼化清洁生产中心等6个集团公司级技术机构,编辑出版《合成橡胶工业》和《石化技术与应用》2种国家核心期刊,拥有一流水平的实验设备和科研平台。

石化院拥有包括DCR、ACE、TREF、NMR、24通道催化剂制备装置、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内的数千台套先进仪器设备。自主技术覆盖85%炼油过程、65%化工过程,累计开发100余个高附加值化工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国内外50余家企业170余套工业装置,有效支撑了炼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石化院实行开放办院,追求合作共赢,愿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与炼化企业和工程设计单位构建技术合作联盟,与重点客户建立产品开发战略联盟,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研究院”建设进程。

主要业务领域和技术产品:

催化裂解/裂化技术: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CTP和ECC技术,降烯烃CCOC技术和LBO催化剂,增产丙烯LCC和PCA、多产异构烯烃LDC等6大系列57个牌号催化剂,柴油催化转化DCP技术

清洁油品技术:汽油加氢脱硫/改质PHG、GDS技术,柴油加氢精制/改质PHF/PHD/PHU系列催化剂,轻汽油醚化LNE、碳四芳构化LAG、清洁船燃MIB、硫酸法超重力烷基化技术

重质油品加工技术:蜡油加氢裂化PHC系列、柴油加氢裂化系列、渣油加氢PHR系列催化剂,灵活高效分离固化沥青质FERAs技术

润滑油和石蜡技术:无氯润滑油加氢PIC和PHI系列、石蜡加氢SD/PHF系列催化剂

裂解馏分系列加氢技术:碳二/碳三/碳四加氢PEC系列、裂解汽油加氢LY系列、中馏分加氢等催化剂

低碳化工技术:α-烯烃成套生产技术,隔壁精馏干气回收利用PDWC技术,醛加氢VAH催化剂,碳四烃中分离异丁烯LOCHT、高纯异丁烯生产技术

合成树脂技术:淤浆聚乙烯、气相聚乙烯、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茂金属催化剂

合成橡胶技术:乳聚/溶聚丁苯、环保丁腈、稀土顺丁、丁戊、集成橡胶等生产技术

共性环保技术:超重力液化气深度脱硫LDS成套技术,烟气/尾气SCR脱硝技术,含烃恶臭气体预处理DMA技术,油田/炼厂污水处理场浮渣处理技术

分析检测技术:近红外快速评价SNIR技术,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SARAlyzer技术

低碳清洁能源和可再生碳资源技术:氢气制取储运及高效利用、燃料电池及储能、CO2捕集利用、生物质燃料、生物基材料与化学品技术

新材料技术:高性能合成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可降解材料、高端碳材料技术

其他技术和服务:工艺工程技术开发、生产装置模拟与优化、产品标准化、质量检测、知识产权与决策支持研究

五、咨询热线

部门: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昆仑路7号院,邮编102206

电话:010-80165267